山西忻州北关小学

2020-01-07 11:06  

北关小学校园文化系列之(一)

主题文化——“好问”文化

  学校主题文化是学校用于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

        忻州市忻府区北关小学的主题文化为:好问文化。

  古城秀容,晋北锁钥,山岳纵横,钟灵毓秀。五台耸峙,华北屋脊,雁门险绝,九塞之首。这里渊薮汇流,涌现出杨家将、徐继畲等志士仁人,这里还是高君宇、续范亭、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这里更走出了素有“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之称的金末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金末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素有“北方文雄” “一代文宗”之称。他博通经史,擅长诗、文、词、曲,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是智慧的典型;他一生历经沧桑,仕途坎坷,国亡被囚,在并不漫长的为官生涯中,却始终清洁廉政,一心为民,是德高贤者的象征;作为金国遗老,他痛心故国沦亡,蒙古国提供高官厚禄,他皆视如土泥,而选择归乡隐居,潜心著述,是高尚气节的代表;金国覆灭他心系国史,“国可亡,而史不可灭”成了他晚年唯一的精神支柱,为了以诗存史,他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成为《金史》的主要资料来源。他还曾说劝说忽必烈尊信儒学,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国,可谓仁人儒者之典范。忻州市忻府区北关小学就位于元好问的故里,创办于1948年,七十载风雨兼程,谱写着一则又一则教育佳话。

        学校重视文化的力量,以文化为标尺丈量学校的进步,用文化的眼光设计学校的未来。学校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力求通过阅读引导师生提升品德涵养、养就批判思维。由此提炼出了以“好问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将“好问文化”作为学校理念主题文化,是对元好问的深刻纪念,旨在将其精神传承与弘扬。

  好问,即善于发问,不懂就问,是善于学习的象征。《朱子语类·论语》有言:“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为教求学都是无止境的过程,无论师生总会遇到困惑之处或不解之题,这就需要养成勇于问、乐于问、善于问、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决不能因为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去问,更不能对不懂的问题不了了之。好问,是好奇心、质疑性的代名词,是理性思维、辩证观看待问题的表征。“好问文化”旨在调动师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求知欲望,提高追根究底的自主合作及探究精神,从而提升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1、 “好问文化”直接由来于“一代文宗”元好问。“好问”直接取自元好问之名,直观深刻地传达着对其敬重与推崇。元好问文质兼备,不愧为君子,这就赋予“好问文化”深刻的人文底蕴与精神内涵,必将引领师生见贤思齐,将元好问的品格精神传承与弘扬。

  2、 “好问文化”深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历来重视思考和发问的作用。孔子有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仅鼓励发问,且强调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足见对“问”之重视;《荀子》云:“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将好问作为“才”的必备条件;《礼记·中庸》则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审问”作为为学的第二重要阶段。故“好问文化”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

  3、 “好问文化”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发展、自主独立以及创新能力。“好问文化”鼓励质疑和发问,重视独立思考的力量,彰显着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与天性的教育追求,与素质教育深度契合。“好问文化”还直接对应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大板块,更充分蕴含着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之内涵,是深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育人理念。

  4、 “好问文化”与学校实际深度契合。北关小学历来重视阅读的力量,倾情打造书香校园,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确立了以国学经典教育为重点的办学策略,致力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引导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朱熹有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阅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带着疑问探寻答案的过程,亦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北关小学以“晨读、午诵、暮省’的模式开展国学课题实验,举行人人诵读《弟子规》、“学国学、践孝悌”诵读演讲等活动,同时以“互联网+教学”助力语文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进拓展型阅读活动。一系列举措引导师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敢于发问,并鼓励其自主探究、追根溯源,为“好问文化”的落实和践行创设了适宜的教育环境。

  5、 “好问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为学校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学校领导层推崇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以阅读为重点,致力于书香校园的营造。为此,北关小学精益求精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使得校园上下形成鲜明的读书风气,使得“书香”成为学校最具辨识度的一枚标签,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办学实力。“好问文化”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要求教师博学有涵,从书中汲取营养,以自身深厚的学养为学生解决问题与困惑;要求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带着问题与书为友,增进自身学识的厚度和广度,提升自身辩证思维及创新能力。

  学校文化无形,却又最疏而不漏;无言,却又最掷地有声。它汇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冲击力,提升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释放学校无穷魅力,带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以超凡的动力引领学校在文化建设的征程上走得更高更远,进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谱写出素质教育的华美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