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2020 奔向不惑之时

©原创   2020-01-08 17:15   燕筱晴 司思 施琦

 “80后”被称为是 “赶上好时光”的一代。如今80后正逢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是兴家立业的主要支柱,也是安邦定国的中坚力量。进入2020年,所有的“80后”都奔向了不惑之年,他们准备好了吗?

他们或行色匆匆于闹市,或扶老携幼于街角,岁月给了他们故事,但还没有来得及在他们的脸上刻下足够多的皱纹。作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第一批年轻一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八零后”。

小学门口现在是八零后青年和他们父母的聚集地,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刘勇赫也生长于独生子女家庭,曾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现在他自己也背负起了家庭的责任。

生于1985年的全国妇联官方杂志《婚姻与家庭》杂志首席专家刘勇赫:我父母就我一个孩子,然后我爱人他们家也是独生子女,然后我们的结合就等于说是4+2+2,有了两个孩子。因为之前都是一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肯定发生很大的变化,然后就每天会在厕所里洗(尿布)嘛,然后就洗完了一个之后,出去又拿来新的又去洗,然后我觉得那个时候我都快抑郁了,因为我觉着什么时候才能洗完这些(尿布),就觉得真是还是当时感觉到压力很大,因为从来没有这样的工作强度。

虽然上有四老,下有二胎,看上去压力不小,但在他们的父辈们看来,“八零后”是幸福的一代。在北京望京科技园里,工作着大批八零后,白国超也像这里众多青年一样,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求学于中国高校扩招之时,实现了家里几辈人没能实现的愿望。

生于1987年的知行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白国超:我家是山东泰安,对,就是然后2004年考上大学,当然家里也是非常非常高兴,从农村然后考到城市里边去读大学,因为我们的父母那一辈应该是很难有这种机会的。当然也是第一次出国其实也是国家的公派留学,国家有经济上的一些补助,才能就是去英国伦敦去学习半年。之后的这个留学是申请到了英国的全额奖学金,也就说整个留学的过程没有花家里的任何钱,都是靠国家的支持,或者是奖学金的资助去完成的。反正在我们看来就是父母的话,就是把他们在当时的环境年代下没能实现的愿望,在我们身上都实现了。

生于八十年代,人生有艰难也有欢乐,在复杂的境遇里,时光已为八零后磨练出了韧劲。“亲子游戏”是独生子刘勇赫为他的二胎家庭探索出的育儿经。

生于1985年的全国妇联官方杂志《婚姻与家庭》杂志首席专家刘勇赫:其实我也很忙,但是我始终强调一点就是说我并不是说24小时陪伴孩子,我强调一个叫碎片化陪伴,比如说叫醒来的亲子运动,饭前的亲子游戏,睡前的亲子阅读,那每天其实累积20分钟就足够了,其实我觉着这个对于大部分家长是并不难的。我跟孩子在活动的时候就发现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我发明的游戏,我会在给网上大家去分享。说心里话就是在35岁这个年龄其实我觉着还是挺尴尬的一个年龄,因为你说你是小伙子吧,有人认为你是油腻大叔了,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其实并不想年轻的时候那个样子,不会只想着自己,只想着事业,只想着工作,工作是个舞台,家庭也是个舞台。

时代造就英才,英才也在回报着时代。出国热和归国潮在八零后这一代人中间悄然发生,使得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生于1987年的知行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白国超:国内的话其实在出国之前我也到过很多工厂,一般来说都是靠人去做的一些工作,不管是脏的乱的还是一些污染的工作场景下,大部分都会有人的身影在,就是很多都是可能有些是戴防护工具,有些根本就是连口罩连一些最基本的防护都没有的这种。我在国外主要是做就是机器人学,机器人的应用,这些场景在国外是非常普遍的。这块也是国内非常急需的一些技术,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因为(国内)经济需要转型,就需要用技术用科技去转型。我现在32,然后离40还有8年的时间,所以我想在8年之后的40岁,应该也是一个奔跑的状态,往前跑的一个状态。

“八零后”一度曾是为媒体津津乐道的热词,如今已被“九零后”、“零零后”所取代,往日的光环逐渐失去光彩,正如他们即将不再年轻的脸。对焦着八零后的聚光灯愈发暗淡,但他们眼前的路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当他们奔向“不惑”之时,可以不忘来时路,不惧去时难。

赵雪婷 中学教师 生于1987年:在我高中开始工作的时候,20多岁的时候,有的时候工作并不是积极努力认真,但是在近几年工作就是越来越踏实了

刘磊 机械设计工程师 生于1989年:刚迈入30这个坎儿到40还有10年,主要是让自己有一个目标往前走,不能说盲目地不知道该干什么,大概有一个自己的职业规划

邢华超 高校教师 生于1983年:年龄越大越觉得时间的重要性,下一步就是想充分的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然后脚踏实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