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三部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8年以来,江苏 师范大学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依托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组建了一支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一流学者的研究团队,开展“推普脱贫攻坚”科学理论创新研究,并组织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实地调研,尤其对“推普脱贫攻坚”普通话教学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出适用的“推普脱贫攻坚”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对各地推进“推普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学理研究,为“推普脱贫攻坚”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深刻领悟“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内涵,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因不懂普通话而难以外出务工的贫困青壮年劳动力,使他们快速掌握就业创业所需的普通话基本交流能力。根据脱贫攻坚时间的紧迫性和普通话语言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团队从理论层面将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体划分为八类。其中,第一至第四类是不懂普通话的少数民族贫困青壮年劳动力,属于“推普脱贫攻坚”的对象,要通过“ 推普”使其到2020年具备普通话基本交流能力而实现“脱贫”;第五、六类是已懂一些普通话但说不好的贫困青壮年劳动力;第七、八类是作为劳动力后备军的学龄和学龄前少年和儿童(16、17岁以下)。第五至第八类群体虽在贫困地区,但不是眼下迫切需要“推普助力脱贫”的对象,可纳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长期工作中去。
▲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分类(依据时间紧迫性和普通话语言能力相关性)
以上述理论分类为指导,江苏师范大学利用寒暑假和国庆长假等节假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深入“三区三州”等地区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实地调研,先后到达四川凉山州美姑县、昭觉县、布拖县、金阳县,阿坝州壤塘县,甘孜州炉霍县,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福贡县、贡山县,迪庆州维西县,甘肃临夏州东乡县、积石山县、广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深入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开展实践调研
河县,甘南州舟曲县,定西市岷县,青海果洛州甘德县,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南疆喀什地区叶城县,贵州黔南州长顺县等19个国家级贫困县71个深度贫困民族村,入户调查了2200余名适龄贫困青壮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情况,筛查出近800人属于“推普脱贫攻坚”的对象。根据调查结果初步推算,“三区三州”(除西藏自治区和南疆四地州外)深度贫困地区不会普通话和普通话的贫困青壮年约有18万人,需要组织约2万人的师资队伍开展“推普”工作,从而为精准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探索,为“推普脱贫攻坚”提供实效教学模式
创编适用教材。针对教学对象是有外出谋生需求的不会普通话和普通话的少数民族贫困青壮年文盲,以及他们须在短期内快速掌握基本普通话交流能力的教学任务要求,江苏师范大学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原则,编写出普通话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包括彝语、藏语、维吾尔语、傈僳语、纳西语版等)双语教材《最简实用普通话100句》和《普通话基本用语300句》。《最简实用普通话100句》适用于一个月的双语普通话学习,选取了自我介绍、问路、购物、住宿、找工作等20个外出务工最急需的语言场景,并选择场景中最常用词汇和使用频率较高的核心句型。《普通话基本用语300句》
▲编写适用于“推普脱贫攻坚”的双语版普通话教材
是《最简实用普通话100句》的升级扩展版,包含更丰富的外出务工所需语言场景、普通话常用词汇和核心句型,适用于三个月的双语普
通话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教材能够基本满足外出务工人员与人交流所需基本用语的需求。
创设新型教学方法。考虑到推普脱贫攻坚对象不懂普通话, 需要同时使用普通话和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研究团队原创性地设计了“ 协同教学”“同伴学习”以及“语流中学拼音,场景中学句型”的快速双语教
▲适用于“推普脱贫攻坚”的普通话教学方法
学法。“协同教学”
指教学团队除了普通话教学志愿者,还选配会当地民族语言的志愿者担任教学人员,同步翻译教学内容;“同伴学习”指学习对象除了不懂普通话的少数民族青壮年之外,也召集略会普通话或者略会当地民族语言、认识一些汉字的当地群众陪伴学习,同步翻译、了解学习内容;“语流中学拼音,场景中学句型”指在词汇和句型中学习普通话拼音方案,在语言场景中学习核心句型,进行举一反三的句型训练等。这些新型教法能够确保不懂普通话的贫困民族青壮年能够真正听懂教学内容,确保专门针对文盲基础的二语教学性质的“推普脱贫攻坚”任务“短期速成”。
三、路径创新,为“推普脱贫攻坚”汇聚协同合力
考虑到推普测试员和中小学教师很难协调本职工作与常年深入贫困偏远山区投入推普脱贫攻坚战的时间上的矛盾,同时大部分人因不懂教学对象的民族语言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江苏师范大学创新教学实施路径,组织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进行新教材和新教法统一培训后,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普通话教学工作。2018年以来,共招募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700多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推普脱贫攻坚”实践调研和普通话教学培训。因成效明显,受教育部委托,江苏师范大学负责统一组织2020年“推普脱贫攻坚”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训和实施工作,在2020年寒假和暑假活动中,已对72所高校的159支团队进行了培训。
扎实的理论支撑和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使得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利用自主编创的教材教法在部分贫困村开展试点教学,使原本不会普通话的少数民族贫困青壮年经过一周的普通话学习,就能够基本掌握外出工作和基本生活场景的普通话常用语,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普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多次报道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开展的“推普脱贫攻坚”实践活动
通话语言能力。参加普通话培训的村民普遍认为,按此教法,普通话学起来“有意思、有用处、很容易”,激发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外出务工摆脱贫困的信心。江苏师范大学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推普脱贫攻坚”活动,还培养了一批既有家国情怀、又懂得在民族地区利用二语教学原理推广普通话的青年人才。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和团中央“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团队”。团队成员撰写的调研报告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和江苏省赛特等奖。实践活动还被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等多档重要新闻节目连续多次报道。
供稿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撰稿人:刘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