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深入渔村致力脱贫攻坚

2020-12-23 14:35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前提。对于扶贫工作而言,推广普通话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我校的帮扶责任村是乐东县黄流镇尖界村,这是一个边远的小渔村,村委会有4个村民小组,全村357户,总人口1291人,其中低保户有19户50人,特困户1户1人。为了消除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语言障碍,我校根据《乐东黎族自治县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导精神,将推普脱贫攻坚纳入我校的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扎实推进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成立推普脱贫领导小组            

为了有效推行“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我校成立了以邢振孔校长为组长,陈太东副校长、吴墨海副校长、王岚教导为副组长,柯林、刘海星、韦婷婷、吴多宁主任为成员的推普脱贫领导小组。            

二、制定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行事表            

学校制定了每年每月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行事表,任命普通话水平为二级甲等的王岚(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海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韦婷婷(全国优秀辅导员、海南省优秀教师)、张丽霞(海南省骨干教师)三位优秀教师为培训主讲教师,将学校中层领导及党员分成四人一组与主讲教师一起每月按学校推普脱贫攻坚            

行动行事表安排,到尖界村进行“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            

三、举办推普脱贫专题培训班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推普脱贫专题培训,我校三位推普教师精心策划不同主题的培训内容,根据工作需求制作了宣传标语和常用字、常用语学习卡片,为推普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主讲教师们以丰富的经验、生动的形式,向贫困户讲述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普及普通话基本知识,受到贫困户的热烈欢迎。随着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的开展,村民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从听不懂、不敢说普通话到主动学普通话、大胆说普通话转变。村民们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流畅,同时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融入新时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平翘舌发音培训。张丽霞老师结合现实生活,讲解j、q、z、s、sh的规范发音要领,并示范发音,让每一位培训学员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和对外交际,营造出会讲普通话、敢讲普通话、讲好普通话            

▲张丽霞老师为学员讲解j、q、z、s、sh的规范发音要领            

的良好学习氛围。村民们热情高涨,跟着张老师字正腔圆地练习易错发音。            

儿化音的读法培训。在普通话中,“儿”作词尾时读音有变化。在乐东,当地人几乎都会把er读成e的音,在交流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王岚老师为学员们讲解如何读儿化音,读儿化音就是在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末尾加个卷舌动作就行了,而不能把“儿”当成一个独立的音节来读。            

▲王岚老师为学员讲解儿化音的读法            

轻声的读法培训。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 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学员们对轻声的发音完全陌生,在韦婷婷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学习练习发音,不正确读音得到及时纠正,效果十分明显。            

前后鼻韵母的发音培训。韦婷婷老师从普通话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海南话的发音、难点音的训练、前鼻音、后鼻音等方面对学            

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口语练习,顺口溜等方式,发现并纠正村民在日常说话中的错误。            

▲韦婷婷老师为学员讲解前后鼻音韵母的读法            

开展两结合培训。我校还将普通话培训与精准扶贫知识解答相结合,让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以及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了精准扶贫知识,实现一举两得。            

“人人通”推普培训班的设立,让尖界村的干部及村民普通话水平进一步提高,让村民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得到改善,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工作中能更好地交流沟通。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水平不断地提高,充分展现了语言文字“扶志”“扶智”的作用,也为更好地迎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到来做好准备!            

供稿单位:海南省乐东实验小学            

撰稿人:王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