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各大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民族有着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学业成就等多方面的差异,其管理和教育也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需要围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业帮扶、心理指导等全方位开展工作,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Part.1 案例简介
学生B,男,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生物技术2班本科生,新疆维吾尔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校的课堂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各教学单位利用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平台,采用直播、录播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辅导员走寝查课的过程中多次发现该生缺课睡觉的情况。经过深入的谈心谈话了解到:该生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家里父母务农且年龄高,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种地。经济上的贫困致使学生缺乏自信产生自卑,自控力差甚至厌学。同时生源地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该生基础教育薄弱,不能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当地并不重视英语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英语显得吃力,课堂上的学习很难跟上,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继而导致该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很低,甚至由于学习压力、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学业倦怠。
Part.2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该案例可以看出,这是一例新疆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学习吃力导致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进而致使厌学,产生学业倦怠的案例,本质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帮扶问题。针对此案例,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学业发展不仅受个人心理、思想等内在机制影响,同时受经济发展、社会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制约。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语言障碍、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基础较差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位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水平低,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在此环境背景下学习的基础相较薄弱,进入大学后继而产生了对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第二,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强则国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实现我国发展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离不开各民族人才的共同奋斗与智力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帮扶任重而道远。“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
Part.3 案例的处理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帮扶问题,需要重视学业预警、过程帮扶和组织保障。
其一、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点帮扶档案。从新生入校开始,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预警,伴随学生B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实行动态建档,并安排同宿舍人员和班级内学生骨干协助关注其上课情况和情绪波动。同时,利用学生B没课和周末的空闲时间,多次开展谈心谈话。耐心倾听其思想困惑和学习困难,真诚交流与沟通,帮助其重塑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其二、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定向团体辅导。一方面,鉴于其经济困难和教育基础薄弱导致的信心不足甚至自卑的客观现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针对其在学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团体学业辅导。每周安排两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聘任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党员和班干部采取“定点帮扶”的方式进行辅导,聚焦数学与英语的学习根据其学习中的困惑开展一对一帮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支持。
其三、学业帮扶与发展性资助相结合。在深入了解学生B的情况后,学院从资助入手,针对他的问题和国家助学金的评议小组沟通后,建议给予相关补助。同时体系化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转变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Part.4 案例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的坚实建设者与未来接班人,其成长成才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就更关乎着少数民族地区的蓬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第一、加强学业帮扶的问题导向。少数民族学生主要的学业问题集中在基础教育薄弱、专业学习能力不足。有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英语、高数等课程成绩较差。同时由于到综合性高校学习的不适应使少数民族学生逐渐产生学习倦怠。针对诸如以上问题,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帮扶的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问题与关键节点,将学生分别建立重点帮扶档案,一人一档,采取不同的帮扶手段与方式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
第二、完善学业帮扶的过程管理。学业帮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要从帮扶对象的选择、帮扶目标的确立、帮扶辅导的开展、帮扶效果的评估全过程进行管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优化帮扶流程与效果,进一步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业帮扶计划。
第三、强化学业帮扶的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首先进一步优化奖助的帮扶机制,树典型立模范,通过系统化、制度化的组织保障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其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兜底”,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完成学业。
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站在时代转折点上的新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通过学业帮扶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知识技能、锤炼意志品格、培养创新思维,进而增长专业本领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帮扶,努力构建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和维护祖国安全稳定的骨干力量。
作者简介:
刘天真,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
责任编辑:张一南
责任审核:胡 君 张峰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