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06-01 10:5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推进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深入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5月26日—28日,“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2000多名高校劳动教育教师和劳动教育研究者,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参与学习。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主办,安徽艺术学院柳友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班建武教授、西南大学孙振东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赵蒙成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印教授等劳动教育研究专家围绕大学生劳动教育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副总编辑栾学东编审进行致辞。

栾学东副总编辑在致辞中表示,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扎根教育出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特别是在教材出版方面,出版集团研究基础深厚、教育理念先进、编写质量上乘、服务水平专业。目前国家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为教材建设者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材建设重阵、高等理论研究成果呈现的重要载体,北师大出版集团非常重视劳动教育领域的图书出版,致力于积极搭建劳动教育学术研讨和交流平台,不断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建设。

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班建武教授、安徽艺术学院柳友荣教授、西南大学孙振东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赵蒙成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印教授围绕大学劳动教育的建设,依次以《大学劳动教育的学段特点》《高校劳动教育的三重逻辑》《当前高校实施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高质量劳动教育何以可能——基于现象学方法的考察》及《高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为题进行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班建武作了题为《大学劳动教育的学段特点》的报告,他提出首先需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制定有效的方法。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的目标是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及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班教授据此强调我们要重视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及劳动素养的教育,学会区分目标和手段,避免劳动和教育两张皮。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要明确大学教育与中小学的不同,基于大学和大学生的特点,大学劳动教育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强化其育人的思想含量、要充分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

安徽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副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高教学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高等教育管理专委会常务理事柳友荣在《高校劳动教育的三重逻辑》中提出高校劳动教育要遵循时代逻辑、知识逻辑和实践逻辑。首先是时代逻辑,这是指劳动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在当前物质富裕的时代,劳动已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通过劳动获得成就感和意义感,感受快乐,激发自豪感和自尊心;其次是知识逻辑,这要求我们要明确高校的逻辑起点是高深知识,大学生需明劳动之义、懂劳动之理,在高校的教学中应强调劳动教育的规范性以及理论知识的传授,五育融合,培育劳动文化;在实践逻辑层面,我们要关注学段特点,避免反劳动教育,尊重个体差异。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西南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委员孙振东在报告《当前高校实施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中具体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改进建议。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施劳动教育的意识有待提高、对高校劳动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等不够明确、对实施劳动的多种途径缺少全面把握、缺少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明确举措、实施劳动教育的投入不足、组织管理机构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孙教授通过具体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首先是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含义、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其次,孙教授认为五育不是五种教育而是教育的五方面任务。再次,需明析“教劳结合”与“劳动教育”,“教劳结合”的实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包括“教-产结合”和“产-教结合”两个方面,劳动教育只是“教劳结合”的形式之一。最后,要正确处理理论学理性与政策针对性的关系。

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赵蒙成作了题为《高质量劳动教育何以可能——基于现象学方法的考察》的报告。赵教授首先深入阐释了现象学,通过本质直观的现象学方法带我们回到了“劳动教育”本身,并着重介绍了现象学研究中还原悬置的概念,列举了劳动教育研究中需要悬置的预设,包括劳动教育的政策及宣传、劳动教育的各种理论学说与观点、教师的身份和社会角色,以及师生关系、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的客观条件、具体的劳动教育活动等,进而探讨了劳动教育之于学生的意义,最后提出劳动教育提质赋能的三个要点。第一,需将重心置于技能与知识含量高的生产性劳动之上。第二,普职融通是劳动教育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第三,隐性教育应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形态。上述三个要点的最终目标是使劳动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优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体验。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党印在其报告《高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中从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背景与要求、推进思路以及难点与应对展开探讨,其中着重强调了推进劳动教育的七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牵头部门,起草实施方案;第二步:根据本校情况设定学时与学分;第三步:一育需一课,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第四步:处理好劳育课程实践与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第五步:一课不是劳育的全部,需开展专业劳育;第六步:开展文化劳育,营造劳育氛围;第七步:开展学术劳育,群策群力推进。最后,党院长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在本次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向五位专家颁发了聘书,聘请专家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教育图书建设专家库”,搭建劳动教育教研平台,共同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及图书的精品化建设。在劳动教育思想的学术交流中,本次“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