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见好教育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李秋教授:烛照儿科四十载 仁心化雨育青衿

2025-04-23 15:10  

“近15年,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培养的专业儿科医师,撑起全国儿科专科医生的半壁江山!”日前,从全国两会现场返回重庆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李秋教授,眼中闪耀着自豪的光芒。

温婉、干练,身为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李秋,从事儿科教学近40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荣获第八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席专家等荣誉称号;主持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编/译参编著作18部(包括国家级儿科学第七、八、九版教材),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带领团队成员屡创佳绩。

“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李秋的座右铭。她如一名燃灯者,用爱与责任映照出儿科医学教育的悠长诗篇。

2023年,李秋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小儿科大使命:培养高素质儿科医学人才的重医实践》,是她30余年来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我国最早的四大儿科系之一)从事医学教育几代人共同努力凝结的璀璨结晶。

“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人文艺术。”李秋将“西迁精神”融入课堂,以“五心教育”(敬畏心、同理心、好奇心、仁爱心、责任心)塑造学生品格。学生阳海平回忆:“李老师教我们听诊器要捂热再为患儿检查,细节中见仁心。”在她的引领下,学院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依托“三驾国家级马车”——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唯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儿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

作为西南地区儿童肾脏病诊治领军者,李秋深耕儿童慢性肾病(CKD)领域,带领团队发现肾病免疫与遗传新机制,研发“肾病综合征复发风险评估panel”,构建西部儿童CKD管理网络。这一创新成果覆盖重庆所有县级医院,实现“平稳期就地随访、危急期快速转诊”,惠及数十万患儿。学生王墨感慨:“李老师用科研解决临床难题,真正让成果落地生根。”

一张小患者手绘的微信头像,承载着李秋与患儿恬恬的温情故事。2014年,她为身患紫癜性肾炎的恬恬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及时化解危机。如今,恬恬成长为校级三好学生,并投身志愿服务。“李老师像灯塔,照亮我的成长。”恬恬说。李秋始终践行“医乃仁术”,行医多年零纠纷,用行动证明:医学的温度,在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秋先后提出构建适宜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疾病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更好满足基层儿童医疗卫生需求、在新形势下推进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建设等190多件议案和建议,她始终关注“儿童健康、西部医疗、农村卫生、乡村医疗教育”等重要领域,大量建议被采纳、推广,用于基层医疗卫生和儿童保健相关工作的改进和提升,为全国儿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李秋培养的学子遍布全国20余省市,成为儿科医学的中坚力量。漫漫光阴中,她用饱含爱与责任的音符,谱写了一曲曲深情的赞歌,激励着无数后来者笃定前行,追逐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