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七一”的节日问候!

  • 7个儿童溺水高危场景,师生家长需警惕

    7个儿童溺水高危场景,师生家长需警惕

  • 当AI进入校园,教学与成长如何“双向奔赴”?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怎样的壮观景象?”在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上,一位五年级学生举手提问,随即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多媒体大屏上生成瀑布倾泻的视觉画面,并解释古诗的创作背景等信息。

  • 毕业证到工牌的距离:走出校园如何开启社会新身份

    从青葱校园到广阔社会,需要像解锁新地图一样,逐步掌握离校办理、安家租房、求职应聘等一系列关键技能,那毕业之后如何开启社会新身份?以下几点须知道:

  • 部分在京高校开放暑期校园参观!预约方式看这里

    暑期已至,走进高等学府参观,感受人文历史底蕴,将成为不少学生、家长的选择。

  • 各地举办多场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炎炎夏日又正逢暑假,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们通过游泳的方式来“消暑纳凉”。为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近日,浙江、江苏、江西等地举办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织密织牢暑期安全防护网。

  • 未成年拘留降到14岁 治安新规引关注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对于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也可以采取行政拘留措施,并明确公安机关与学校协同治理学生欺凌事件。此次修订回应了哪些公众关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能不能罚?怎么罚?来看报道。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赴吉林调研

    6月11日至1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吉林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民办高校党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一流”建设、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等工作。

  • 乡镇小学有了AI课

    与AI一起创作一首歌曲,让AI绘制出想象中的生日贺卡……这个学期,江西省芦溪县不少学校新设了AI课程,在与AI亲密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AI,喜欢上AI。

  • 青春心向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104载风雨兼程,104年波澜壮阔。各地各校也组织开展多样活动,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 各地举行活动庆祝党的生日 汲取奋进力量

    时间镌刻传奇,奋斗创造历史。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连日来,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庆祝党的生日,汲取奋进力量!

  • 考生填报志愿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是以成绩为根本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考生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范围。

  • 【公示】关于“乐龄杯”2025全国老年文艺展演活动入围复赛作品的公示

    2025年3月22日,国家老年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印发《关于举办“乐龄杯”2025全国老年文艺展演活动的通知》,国家老年大学体系各单位及各老年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个人共报送8164件作品。

  • 高考志愿新变化:填报志愿注意啥?

    和往年相比,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哪些新变化、新要求?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部分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 中国月壤样品首次走进维也纳联合国总部

    6月25日,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68届会议期间,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共同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举办“中国探月工程20年”成就展,首次将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中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一同在联合国公开展出。

  • 越来越尊重学生兴趣意愿 高校转专业政策进一步“松绑”

    近年来,不少高校转专业政策相对宽松,比如,普遍实行“转出不设限”或“多次申请机会”政策,部分院校甚至允许跨学科转专业。今年,又有一些高校进一步“松绑”了转专业政策。

  • 坐进云端课堂 学出精彩人生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全年龄段的数智化终身学习平台,推动数字赋能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设……教育数字化的触角从校园延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新格局。越来越多人坐进云端课堂,实现更加精彩的人生。

  • 严正声明

  • 数智筑基教育新篇 师者风采全媒绽放 ——“数智赋能基础教育建设项目”暨“践行教育家精神”教师风采新媒体展示活动推进会圆满举行

  • 近八成受访家长认同劳动课需将“出力流汗”作为重要考量 67.3%受访家长关注劳动教育是否会流于形式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学校劳动课怎么上,67.3%的受访家长关注教育方法是否会流于形式,63.8%的受访家长看重安全防护问题。78.9%的受访家长认为,劳动课需将“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作为重要考虑。

  • 暴雨黄色预警:10省区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贵州等局地有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6月26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探访高考评卷现场:让每一分有理有据

    2025年高考评卷有序进行中,“公平公正”的接力棒从考场传递到评卷场。记者走进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评卷现场,直击紧张而又严谨的评卷工作。

  • “头部企业”招聘情况如何?哪些领域较为热门?

    企业作为就业的重要“蓄水池”,在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企业校园招聘情况如何?哪些就业领域较为热门?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家头部“大厂”的相关工作人员。

  • 人工智能进校园,如何显身手

    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智能化,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近日,记者走进校园,看人工智能如何在教、学、管、评、研等场景显身手、助成长。

  •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将在海南开展智能航行实验

    在中国航海日(7月11日)即将到来之际,6月16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从大连出发,开启2025年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并将在海南新海港水域开展在繁忙水道的智能航行实验,在海南洋浦港水域开展在狭窄水道的智能航行实验。

  • 让“星星火炬”引领孩子成长

    2018年,段娇来到三门峡市东方剑桥小学(三门峡市伯阳学校前身——记者注)担任音乐教师,同时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一干就是近7年。

  • 我国发射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业务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14日15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02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地球物理场空间观测领域探测能力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天—空—地”立体监测能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开幕

    6月1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

  • 高考后挑着行李离校 “扁担女孩”网络走红的背后

    近日,一名刚结束高考的农村女孩用一根粗木棍当作扁担,挑着几大包行李离校的视频走红网络。相关视频播放量在24小时内突破1亿次,并迅速登上热搜榜,引发网络热议。

  • 寻访中医药非遗“守艺人”

    时值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寻访中医药非遗“守艺人”,探寻千年智慧的当代传承。

  • 加快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近期,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专业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怎么看?

  • 帮你一起报志愿!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焕新上线

    随着2025全国高考结束,等待出分的你,是不是正在为如何选择志愿而烦恼?有些家长是否还想着花钱找人给孩子报志愿?6月13日,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全新升级上线,依托招生、学籍、就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海量权威数据,为考生和家长送上公益免费的“一站式”志愿填报服务。

  • 公安部提醒:高考结束 考生家长仍需警惕!

    在这段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日子里,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编织各种“提前查分”、“内部改分”、“特殊招生指标”、“花钱保录取”陷阱,利用“焦虑”牟利。为此公安部提醒广大考生家长务必警惕各类“招考机密”背后的骗局。所有关于考试、招生、录取的信息,务必通过教育部官网、所在地省级教育考试官网、招生院官网等唯一官方渠道进行查询和确认。

  • 美术生的“水上课堂”

    在河北美术学院,以水上运动为支点,体教融合有了新实践。学校利用自身水域条件和体育资源,在水上运动教学与实践中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

  • AI成背单词“搭子” 算法时代如何做有“想法”的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工具在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四六级考试即将到来,有考生主动借力AI赋予了背单词全新的驱力。用AI背单词真的可行吗?来看记者调查。

  • 北京大学实施“红绿蓝”战略 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近年来,北京大学通过一系列引导举措,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毕业生赴西部基层、重点行业就业的比例不断提升。

  • 以教育数字化引领小学跨学科学习

    近日,福建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举办“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跨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汇报活动。集中展示了“世遗文化·古泉州港”“探京剧·传国粹”等主题项目及多节融合课堂,呈现了学生在数字化场景中提升的综合素养与问题解决能力。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11日上午在成都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 扩岗471.8万!教育部打出毕业生就业“组合拳”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全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 教育部:截至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万所

    6月11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00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646.50万人,专任教师1885.1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80%。

  • 毕业季里的国家安全必修课

    当六月的蝉鸣遇上学位帽的流苏,又一批毕业生褪去青春的稚嫩,奔赴火热的职场,人生新篇正扬帆起航。走出校园,奔赴山海,面对前路的未知,请牢记以下三条国家安全秘籍,将国家安全意识深植心间,助力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 “AI监控作弊分数清零” “花钱可改分改志愿” 警惕高考季涉考诈骗陷阱

    中国信通院信息通信行业反诈中心专家崔现东表示,诈骗分子假冒考试管理机构,谎称通过“AI监控系统”发现考生在具体时间点存在“作弊行为”,并号称要对成绩作“清零”处理,要求考生若有异议或想了解情况,按指定方式进行“申诉”回复。面对这类极具迷惑性的骗术,反诈专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力量开展专项处置。

  • 教育部和各省(区、市)开通2025年高考举报电话

    近日,教育部统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各省(区、市)2025年的高考举报电话,欢迎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及时举报反映涉及2025年高考的问题线索。教育部及各省(区、市)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第一时间核查处理,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

  • 2025高考今将全部结束,多地部署阅卷工作

    10日,北京、天津、浙江、山东等地将进行高考最后一日的考试,2025年全国高考也将于今日全部结束。在考试结束后,什么时候查分、报志愿?阅卷要如何保障准确和安全?考后要注意什么?高考结束后,这些信息需要了解。

  • 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会

    今天(6月9日),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等地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学习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实中央关于集中整治违规吃喝的部署要求,以近期典型案例为镜鉴,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让大流量成为新增量——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自2021年起,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已连续举办4年。6月10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安徽合肥拉开帷幕。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这场盛会将进一步凝聚起网络文明共建共享的社会共识和强大合力。

  • 儿童玩具,护好童心保安全

    儿童玩具如何做到让人安心、护好童心?近日,记者前往广东、浙江、贵州等地进行了采访。

  • “迟到”两个多月,今年第1号台风要来了!

    中国气象局9日发布的预报显示,6月10日前后南海海域或有台风生成,并可能影响华南沿海地区。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 来了!2025全国高考作文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