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科技与人文共生、传统与未来对话”为主题的“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2025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虎溪校区启幕。展览汇聚全校8大学院21个专业方向、400余名研究生的100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雕塑、实验艺术、设计等多元领域,分设美术馆与虎溪公社两大展区。
“开放的六月”自2005年创办以来,历经20年发展,已成为川美乃至重庆的文化盛事。本届展览在重庆市教委、市文联指导下,聚焦研究生群体,全面呈现川美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果。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表示:“毕业季不仅是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承担着凝聚社会共同审美观、推动美育普及的使命。”展览期间,线上线下联动、元宇宙技术应用等创新形式,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为城市文旅融合注入活力。
展览突出三大核心亮点:
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影视动画学院运用人工智能生成、虚拟制片技术,打造沉浸式叙事空间;设计学院以“艺科融合”探索绿色设计与智能交互的未来美学;实验艺术学院通过激光雕刻、数据流痕等媒介,解构技术异化下的虚实边界,引发生态伦理的深度思辨。
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在山水、花鸟创作中融入当代哲学思考;书法篆刻作品突破形式边界,展现青年对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将传统营造技艺与低碳技术结合,探索长江生态保护背景下的适应性景观设计。
服务社会与人文关怀。艺术教育学院通过社区美育实践彰显社会价值;造型艺术学院以油画、版画捕捉个体生命微光,公共艺术方向则聚焦城市更新议题;公共艺术学院以“艺术营城”理念,通过微介入策略平衡历史保护与乡村振兴,重构文化场景。“艺术不仅是表达,更是与社会的对话。”实验艺术学院研究生徐晗介绍,其展示的作品《甲马》需观众参与方能完成,意在打破艺术与公众的界限。
据悉,本届展览将持续至5月1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可通过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小程序预约观展。千余件作品不仅展现青年艺术家的创造力,更以多元视角激活城市文化空间,为社会美育持续贡献“川美力量”。